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經濟政治奇才-李顯龍

經濟政治奇才-李顯龍
生平簡介
李顯龍 (Lee Hsien Loong) 1952年2月10日生於新加坡,是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的長子,現任新加坡政府總理,現任人民行動黨秘書長,以及宏茂橋集選區國會議員。已於2004年8月12日接任總理一職,為第三任新加坡總理。
李顯龍從政前在新加坡武裝部隊服役13年,曾任武裝部隊參謀長兼聯合行動與策劃司司長,獲準將軍銜。
1984年12月,他當選國會議員。在此之後,他歷任國防部政務部長、全國經濟委員會主席、貿工部代部長和貿工部長,並先後兼任貿工部政務部長、國防部第二部長和金融管理局主席。
1990年11月起,出任副總理。
2004年8月出任總理兼財政部長。同年12月當選人民行動黨秘書長。
2006年5月,他連任總理。
2007年12月,他卸任財政部長。 李顯龍曾於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04年4次訪問中國。1999年9月,他到蘇州出席中新工業園區聯合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後訪問上海。2005年10月24日至30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2008年10月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在北京舉行的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
崛起的大時代背景
(1)經濟背景:
  新加坡經濟在獨立後的三十年維持高度成長且於1996年達到高峰,後因歷經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以及2003年的SARS,經濟起伏不定,中間甚至出現過兩年的負成長(1997年和2001年),這對新加坡而言無疑是一大經濟難關。而在李顯龍接任總理時,新加坡經濟已漸趨穩定,然而此時中國與印度的崛起,影響了整個亞洲的,而新加坡也不例外,這無疑是新加坡經濟的一大轉折點。且新加坡在1980到1990年代,很大程度地倚賴跨國公司。他們帶來投資、科技、市場,和就業機會。但長期來看,我們不能只靠跨國公司,因為跨國公司可以到新加坡,也可以到其他國家,我們要靠自己的公司、企業家、投資自己的知識產權,不只是替他人打工,新加坡要有新構想、打開新境界,這就是經濟轉型
  第一步,他所採取的策略是:走出中南半島,迎接大東亞。」直屬他監督(李顯龍兼任財政部長)的淡馬錫控股集團,在亞洲攻城掠地——淡馬錫集團控股下的32個公司,就有9個是最近三年買進的。其中,以收購大中華地區的金融機構特別令人矚目。淡馬錫收購大陸的中國銀行5%,大陸中國建設銀行和台灣的玉山金控各6%,另外他也是韓國第三大金融業者,HANA金控集團10%股權的股東,又買了印度ICICI銀行。
  第二步,他打破許多傳統禁忌以發展經濟。李顯龍服役時期的同事、現任外交部長楊榮文,三年前提出包含賭場的綜合娛樂區計畫,一度引起老一代政治家公開發言反對。但李顯龍仍宣布在濱海灣和聖淘沙島,成立兩座各造價新台幣1000億元以上的綜合娛樂區(Integrated Resorts)。
  第三步,他接續前總理吳作棟的多年努力,全部完成了四座新生水計畫(NEWater)的回收用水廠,解決了困擾新加坡多年的民生用水問題,更讓原本缺水的新加坡可以到世界去推廣污水處理與海水淡化技術。而背後更重要的政治意義,就是向還有60年國際供水合約的馬來西亞宣示:新加坡的水漲價與否,不是任由馬來西亞可以片面決定的,同時新加坡在水供方面已經可以自給自足。雖然目前,新加坡的居民飲用水,仍有七成來自馬來西亞,新生水多半用在裕廊工業區等工業用水。
  第四步,他要讓新加坡變成亞洲的瑞士,為剛崛起的亞洲新富階級提供財富管理服務。擁有哈佛大學公共行政碩士、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士(數學、電腦雙主修,獲得當年劍橋第一等榮譽學位)的優秀背景,李顯龍卻一開始就在財經議題嶄露頭角。
他重視經濟,從1997年被前總理吳作棟任命為財政部金融管理局的主席開始(相當於台灣的金監會主委)。當時他的改革方向有兩個重點:第一,修法大力推動資產管理條例,讓歐美的財富管理、私人銀行等專做金字塔頂端的金融業者,可以在新加坡營業,開始分食原本由瑞士一枝獨秀的市場。第二,放寬對新加坡幣的管制,讓新加坡幣得以國際化。這個政策讓個人和銀行都可以更自由地依照市場做出決定。一旦新幣無障礙地和全球外匯交易市場互動,新幣迅速成為國際金融界的寵兒,不過新加坡政府並未刻意加速國際化過程。
今天新加坡以蕞爾小島,居然可以排在紐約、倫敦之後,成為世界第三大的外匯交易中心,李顯龍居功甚偉。果然,在他掌舵下,新加坡的經濟拉出長紅,2006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高達7.7%,整體進出口貿易額激增13%,達8100億美元,新加坡的房市狂漲,聖陶沙的豪宅喊出千萬新加坡幣(約新台幣2.1億元)的天價,在2006年9月份經季度調整的整體失業率降到2.7%,比2003年最差時期的4%少1.3%。新加坡走過1997到2006年的震盪,找到戰後第二次高速成長曲線。
(2)社會政治背景
  在中國及印度崛起影響亞洲的此時。新加坡的社會結構也開始變化,1965年獨立後出生的新一代新加坡人開始進入中年。政治也是,需要新一代領導人。而此時李顯龍的上任正意味著政治一大變革,李顯龍所採的政治大多已經濟為重,除了通過設置政治元老強力反對的賭場外,大多都在經濟相關法制上做變革

心得: 
  李顯龍善用所學並在優異父親的既成壓力下,發展自己的創新想法,並實際實行,在大環境巨變,國際競爭愈加激勵的環境下勇於改革,這些都須要非凡的勇氣,而這正是華人社會中最缺乏的,華人社會總是堅持傳統,或者可以說是固守傳統,但李顯龍的生長背景及求學環境,大多為西方社會所影響,也因此造就了他勇於創新的人格特質。而在做這份作業當中,我更發現在傑出的華人中大多都有一點共同點,他們都生長於不同於傳統中國社會的環境,一種環境包括多種種族、多種語言,當然也包括多種思考事物的角度-從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角度出發,而這也正是東南亞國家的共同特色,也許這是居住於東南亞的華人擁有的一大優勢,除此之外李顯龍的崛起更可說因亞洲金融風暴以及SARS的爆發等外力,使新加坡在經歷長久經濟成長和累積了政治傳統之後被迫革新,而李顯龍的出現恰巧促成了新加坡的第二波經濟高峰及政治革新。

製作:99507003陳雅涵99507034陳永愛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接近赤道的旅程-砂勞越

       
這次能請到本地的教授來演講所屬難得的經驗,老師以自身經驗介紹位在馬來西亞的砂勞越讓我對這個城市有了第一次的接觸,砂勞越這個城市也算半個華人社會,在老師的介紹之下,發現有許許多多跟台灣社會相近的社會結構和性質,但卻又不全然相同,比如說老師有說明房親和族親的不同,雖然台灣並沒有這樣的名詞,卻又有點類似同鄉會和開臺祖的關係,另外砂勞越本身也是重男輕女,對於財產的分配主要也是分給男生,相較之下,台灣的財產分配就沒有性別差異之分,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老師提到的其他社會結構,也是讓我對這個多元文化兼併的城市有了更具體的概念。